揭秘英国寄宿学校的优缺点
寄宿学校的起源
在英国,素有把孩子送到其他家庭或学校,让他们一起学习的传统。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而且在很多经典文学著作中都有体现。在欧洲,中世纪早期就有把男孩子送到精通文学的神职人员处接受良好教育的传统,这些孩子可能在修道院学习,或在当地大家族中担任青年侍从。
12世纪时,教皇命令所有本笃会修道院如威斯敏斯特提供慈善学校给穷人的孩子就读。慈善学校最早时为比较贫穷人家的子弟提供教育,资金来源于个人捐助者。后来这些学校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缴费学生,以筹集除个人捐赠以外的更多资金——这种可以公开招生,而不受特定宗教、种族或地区限制的学校即为“公学”。随着缴费的学生不断增多,学校逐渐开始提供食住宿和用餐安排,这就渐渐发展为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的优点
1.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上寄宿学校,对于孩子培养独立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很多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依赖父母,有些事情根本不去思考,比如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怎么把衣服分类。但是到了寄宿学校,孩子不得不自己想办法搞定这些事情,自理能力就会提高很多。此外,孩子经常要自己乘火车、搭飞机,着手处理一些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不需要处理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成熟、独立。
2. 丰富完备的学校设施
城市里的许多学校,比如在伦敦的学校,空间较小限制了设施的摆放。而寄宿学校通常位于风景优美的乡村,空间比较宽松,有很多良好的设施如体育设施、艺术设施、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孩子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发掘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比起城市学校,孩子在寄宿学校里参加活动比较方便,各方面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3. 发展社交能力,学会与人相处
孩子在寄宿学校里,由于跟其他同学住在一起,就必须要学会合群,必须要具备团队精神。性格自私、孤立的孩子,很难在团队里成长、生活下去,这样无形中就培养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英国的教育方式已经演化了数百年,它重在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独立自主和善于思考的精神。寄宿学校多是小班教学,老师能给每个学生很多关注,而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有课堂讨论、游戏、项目设计、实践活动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寄宿学校的缺点
1. 家长感情难舍
在中国,一般孩子都是高中毕业(18岁)以后才离开父母独自到异地求学。而在英国,如果11、13岁就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么早放手,在感情上其实对家长,特别是妈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2. 孩子更早地承受磨练
孩子在寄宿学校,因为不天天与家长在一起,感情上比较疏远。尤其青少年成长的时候总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感情生活、与人相处、自我认知等等。如果不是主动倾诉,父母就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更别说帮助和指导,孩子要靠自己来寻找办法解决问题,这等于把孩子的成熟期提早了。有时候孩子内心要承受一些在家时不需要承受的东西,会想父母、会哭,会经历一些痛苦。特别如果父母和孩子的距离较远,难得见面,这个问题就会更为突出。当然现在发达的科技通讯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便利。
3. 内向孩子可能导致性格极端
如上面所说,孩子有些时候遇到问题,无法倾诉或不愿意与人倾诉,只能将情绪和情感内部消化。有些内向性格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孤僻,甚至可能产生极端性格。
为什么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如上所述,事有两面。那么现在家长们为什么选择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呢?按我个人的观察,大部分家长出于以下考虑:
1.阶层传统
公学最早时是为比较贫穷人家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但到18世纪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学校,学费也变得较为昂贵。由公学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学术成绩优异,而且在体育方面表现也很出色,毕业后大多进入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如今,英国较为富裕的阶层普遍选择将孩子送入公学学习。
2.让孩子有稳定的生活环境
有些家长从事非固定地点的职业如军人、外交官等等,经常搬家,孩子如果上当地的学校,只好不断转学。这些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读寄宿学校,孩子就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
3.让孩子走上精英轨道
好的寄宿学校是精英教育的代表,父母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是希望把孩子送入了精英教育的轨道,接下来就上一流的公学,一流的大学,一路接收良好教育。现在很多家长千里迢迢把孩子从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把孩子送到英国,大部分是因为这个原因。
4.孩子在家中难以管束
有的家长职业是演员、运动员等等,自己经常不在家,怕放任孩子在家里淘气,难以管束,于是选择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一方面自己的事业可以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孩子可在更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和熏陶。